大家好,很榮幸有機會為數碼雙周撰寫這一個全新的專欄。本專欄有別於本刊其他文章,內容將會在每一期有連貫性。至於內容方面,會根據筆者過往教授攝影班的重點內容,首先會先從攝影基本理論講解,再到後面會有不同形式的專題拍攝之教學,如人像攝影,風景攝影,燈光人像,光影塗鴉 (Light Painting)……等等。
今期是第一課堂,首先在此跟大家溫習一下攝影曝光的三個基本元素。這三個元素就是光圈(Apetature),快門速度(Shutter Speed),和感光度(ISO)。
1 – 光圈(Apetature)
各位讀者在每一期看到的鏡頭介紹,當中都有鏡頭的最大光圈值及不同光圈拍攝出來的相片效果比較圖。然而光圈大小對拍攝又有甚麼影響呢?主要有以下兩樣:
相片曝光量
首先大家要清楚,怎樣去分辦光圈值。大家在相機設定光圈時,會見到f/2.8, f/3.5, f/5.6等數值。這就是鏡頭正在開啟光圈的大小指標。不過大家千萬不要弄錯呀,光圈數值越少,相反代表光圈越大,而光圈數值越少,則代表光圈越小呢。
例: (f/1.8 > f/2.8 > f/5.6……etc)
光圈越大,在相同快門速度下,能擷取的光線就會越多。
光圈越小,在相同快門速度下,能擷取的光線就會越多。
換言之,擁有較大光圈的鏡頭,在室內或陰暗環境當中,能夠擷取更多光線,確保能令相片曝光充足,以及防止因長時間曝光而令快門速度過低,而令拍攝影像因相機搖晃導致模糊。
相片景深
回想起剛開始接觸攝影時,筆者腦裡經常有一個疑問,就是既然大光圈可以增加相片曝光量,那不是應該任何時候都將光圈調至最大就最安全了嗎?後來在學習攝影的過程中,才知道原來光圈不單是會影響曝光量,還會影響到相片的景深。至於景深是甚麼呢?景深是相片在對焦後,在對焦點前後可接受的清晰範圍。原來在同一拍攝環境之下,使用越大光圈拍攝,相片的景深就會越淺,這是很多時候拍攝人像,為了突出主體的拍攝手法,相片出來效果會是前清後朦。相反,如果拍攝時,需要背景同樣清晰時,就需要用較小光圈拍攝了。
2 – 快門速度 (Shutter Speed)
快門是用來控制光線從鏡頭光圈進入相機內的時間。快門打開的速度越長,相片曝光就越多。一般情況之下,如果使用者是用程序自動P-Mode或光圈先決A-Mode模式拍攝,快門速度是由相機自動設定的。言而,大家在拍攝時,亦需注意快門速度,因為快門速度太慢,有機會因相機拍攝時搖晃而令影像模糊。至於甚麼是安全的快門速度,大家可以參考一下以下公式:
(鏡頭焦距) X mm = (快門速度) 1/X seconds
即是,如果大家是用50mm焦距的鏡頭拍攝,在一般情況下,將快門速度保持在1/50秒或以上拍攝,相片因搖晃而變得模糊的機會就會大大減少了。
3- 相片感光度 (ISO)
數碼相機的ISO設定,控制了在相同光圈快門設定之下,相機感光元件攝取光線的感光能力。ISO數值越高,相片曝光能力越高,故此很多時候在黑夜拍攝,都會使用較高ISO,如ISO800/1600或更高。但是,高感光度帶來的問題,是會令相片雜訊增加,影響了相片的品質與細緻度。不過,近年的相機大部份都已內置除雜訊功能(Noise Reduction),而且坊間也有不少軟件可以幫助減低雜訊,因為現在夜攝,很多時候也能用上更高的ISO拍攝,從而減低因曝光量不足,快門過慢而令相片模糊的情況。
總結:
經過以上的重溫,相信大家對於光圈,快門,ISO 三項曝光元素已有基本的了解。至於相機怎樣控制這三項元素去拍攝相片呢,這就全靠相機設定的不同測光模式以及拍攝模式選擇了。我們會在下一期,再為大家講解,相機的不同拍攝模式之應用,以及測光模式的設定。
原文刊登於DiGi 260 – DiGi Lesson
喜歡電腦科技、遊戲、攝影、音樂。過往曾經從事攝影工作及撰寫專欄文章。近年回歸IT行業,努力學習中, 志願協助於開源社群及IT技術分享的工作。